宜兴教育云

陶都中专

>学校首页>教学天地>专业建设>内容详情

2022级中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6-29 22:02 发布单位: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 浏览量: 185 【公开】

 

 

 

 

 

 

 

 

 

2022级中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前段专业名称及代码    工艺美术     750106

后段专业名称及代码  陶瓷设计与工艺 550122

 

 

 

 

 

20223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2022级工艺美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及代码

专业:工艺美术

专业代码:750106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和劳动素养,掌握跨入陶瓷行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通用技能,以及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胜任紫砂陶艺相应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具备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文化艺术类(75)

艺术设计类

(7501)

陶瓷制品制造

(307)

工艺美术品制造

(243)

 

陶瓷成型工

(6-18-04-02)

陶瓷手工成型陶瓷生产技术

陶瓷装饰工

陶瓷装饰工

(6-18-04-04)

陶瓷装饰(陶刻、彩绘)

装潢美术设计人员(2-10-07-04)

装潢美术设计

室内设计、

产品创意设计等“1+X”证书

广告设计人员

(2-10-07-08)

广告设计

其他美术专业人员

(2-10-06-99)

产品造型设计

五、培养规格

(一)综合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2.具有社会责任感,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遵法守纪、履行公民道德规范和中职生行为规范

3.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热爱文化创意产业和美术改变生活、创造未来的情怀,为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具有理性思维品质,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6.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了解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文化成果,具备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能够通过绘画、书法等艺术爱好,展现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能力。

7.具有积极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形成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为,在劳动中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8.具有正确职业理想、科学职业观念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

9.具有良好的社会参与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具有奉献精神。

10.具备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思维。

(二)职业能力

1.行业通用能力

(1)了解文化创意设计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了解美术设计与运用所关联的中西方绘画、工艺美术品、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保护等知识,以及美术设计、制作、服务等领域的新趋势和新时尚,形成一定的美术审美和认知能力。

(2)了解美术绘画的基本种类和方法,理解绘画所涉及的空间透视原理和色彩知识,形成正确的绘画观察方法和构图方法,掌握结构、明暗素描造型方法及色彩表现技法,能鉴赏绘画作品、完成绘画作品。

(3)了解图案装饰表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多种图案组织形式,掌握图案创意形式美法则,会根据设计主题和产品风格选取、变化处理素材,并能根据常见纹样组织规范呈现图案。

(4)了解位图(点阵图)和矢量绘图常用软件类型及差别,掌握位图(点阵图)常用软件PS和矢量绘图常用软件AI的基本操作,掌握软件间的格式转换及印前印后技术,能综合利用PS/AI软件进行名片、海报设计。

(5)勤于思考,团队合作,养成研究市场、研究受众、研究需求的习惯,能将设计前沿、科技创新、功能优化等作为设计的第一要务,具有强烈的首创、原创的创新意识和产权保护意识。

2.专业核心能力

(1)熟悉工笔绘画的方法,掌握工笔线描勾线技法,能运用毛笔等绘画工具进行花鸟、山水、人物线描的绘画。

(2)掌握常用几何图形画法,能根据图样以准确的表达方式进行工艺品结构图与效果图的绘制。

(3)了解构成的造型要素,掌握设计的形式美法则,能使用点、线、面等元素进行作品的设计与装饰。

(4)了解工艺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能使用造型知识和设计方法进行工艺品设计,能解决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一般技术问题。

3.职业特定能力

(1)了解古今紫砂茗壶造型资料,

2掌握紫砂壶成型方法及工艺流程

3)能运用不同的泥料完成紫砂壶的制作,

4)能运用陶瓷装饰的形式和规律完成紫砂胚体的造型刻绘

4.跨行业职业能

(1)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能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取得跨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具有创新创业能力。

(3)具有一线生产管理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公共基础课程

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能力要求

1

思想政治

(144学时,8学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3.哲学与人生;

4.职业道德与法治

1.具有政治认同素养;

2.具有职业精神素养;

3.具有法治意识素养;

4.具有健全人格素养;

5.具有公共参与素养。

2

语文

(195学时,11学分)

1.语感与语言习得;

2.中外文学作品选读;

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4.古代诗文选读;

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

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

7.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8.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9.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

10.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

11.微写作;

12.科普作品选读。

1.语言认知与积累;

2.语言表达与交流;

3.发展思维能力;

4.提升思维品质;

5.审美发现与体验;

6.审美鉴赏与评价;

7.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3

数学

(180学时,10学分)

1.集合;

2.不等式;

3.函数;

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5.三角函数;

6.直线与圆的方程;

7.简单几何体;

8.概率与统计初步。

9.数列;

10.排列与组合;

11.平面向量;

12.立体几何。

1.学会基本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方法,发展数学运算能力;

2.形成基于几何直观的空间想象能力;

3.掌握逻辑推理的一般方法;

4.发展运用数学抽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初步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形成借助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英语

(180学时,10学分)

1.自我与他人;

2.学习与生活;

3.社会交往;

4.社会服务;

5.历史与文化;

6.科学与技术;

7.自然与环境;

8.可持续发展;

9.求职应聘;

10.职场礼仪;

11.职场服务;

12.设备操作;

13.技术应用;

14.职场安全;

15.危机应对;

16.职业规划。

1.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能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

2. 能理解英语在逻辑论证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在了解中西思维差异的基础上,能客观对待不同观点,做出正确价值判断;

3.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

4.能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

5

体育与健康

(144学时,8学分)

1.一般体能;

2.专项体能;

3.职业体能;

4.健康教育;

5.球类运动;

6.田径类运动;

7.体操类运动。

1.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2.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

3.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

6

艺术

(36学时,2学分)

1.音乐鉴赏与实践;

2.美术鉴赏与实践;

3.歌唱;

4.演奏;

5.舞蹈。

1.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掌握必备的艺术知识和表现技能;

2.依据艺术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丰富审美经验,增强审美理解,提高审美判断能力,陶治道徳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运用特定媒介、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或方法进行创意表达,尝试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美化生活,具有创新意识与表现能力;

4.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和理解作品,认识文化与艺术的关系。

7

信息技术

(120学时,7学分)

1.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2.网络应用;

3.图文编辑;

4.数据处理;

5.程序设计入门;

6.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7.信息安全基础;

8.人工智能初步;

9.演示文稿制作;

10.信息安全保护。

1.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

2.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

3.掌握网络应用操作;

4.掌握图文编辑操作;

5.掌握数据处理操作;

6.了解程序设计基本知识;

7.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技术。

8.掌握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8

历史

(60学时,3学分)

1.中国历史;

2.世界历史。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3.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能够尝试搜集、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

4.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解释加以评析;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解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判现实社会与职业发展中的问题;

5.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专业(技能)课程

表: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能力要求

1

美术设计认知

(30学时

(1)美术的应用;

(2)中西方绘画;

(3)工艺美术品;

(4)现代艺术设计;

(5)文化传承与创新保护

(1)了解美术应用的类型、发展及呈现形式;

(2)了解各类型美术应用的美学原理,以及美术运用中的形式美法则、工艺特点与艺术价值,能鉴赏美术设计作品;

(3)了解中西方绘画的特点、差异,以及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绘画流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能鉴赏中西方绘画作品;

(4)理解并能描述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中西方绘画原理和技法的差异;

(5)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工艺美术成就,熟悉江苏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如宜兴紫砂陶瓷、东水晶雕刻、无锡泥人、扬州漆器等,并知晓其艺术价值;

(6)了解工艺美术品传统制作技艺和最新的现代制作技术,知晓工艺美术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

(7)了解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知晓现代艺术设计的新理念、新革新、新材料和新技术;

(8)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中国新发展理念下的新现代艺术设计;

(9)了解江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各非物质文化所代表的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熟悉有关非遗技艺的制作技艺和艺术价值;

(10)养成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主动参与文化传承保护,在传承与创新中形成产权保护意识

2

书法(60学时)

(1)书法工具认知及使用;

(2)书法的各种基础技法;

(3)隶书的书写技法;

(4)楷书的书写技法;

(5)行书的书写技法;

(1)了解书法艺术的性质、特点;

(2)了解书法历史概况;了解主要书体的艺术特点和书写技法;

(3)掌握书法美学的基础理论,鉴赏书法作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4)提高书法审美水平;

(5)能独立书写楷体、行书和隶书等字体;

3

素描基础

(135学时+1周

(1)素描概述;

(2)石膏几何体造型;

3)静物造型

4)人物造型

5)设计素描

(1)了解中西方素描的发展,认识素描常用绘画工具与材料,掌握素描的用笔及用线方法;

(2)掌握素描绘画观察方法,理解形体、结构的基本概念,能分析石膏几何体的形体构造;

(3)了解透视的原理与种类,会运用透视原理分析石膏几何体,能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相互关系和内在结构;

(4)理解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石膏几何体的素描绘画方法及要点,能用结构和明暗的形式表现石膏几何体组合;

(5)了解静物的配置原则与构图原理,能按要求对画面进行整体布局;

(6)理解静物结构分析方法和素描明暗规律,掌握静物的绘画方法和步骤,能表现出静物组合的结构、比例、透视、空间、明暗等关系;

(7)理解石膏头像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特征,掌握石膏头像的绘画方法和步骤,能运用结构和明暗的形式表现石膏人物头像;

(8)理解人物五官、头部的结构,掌握人物头像的造型规律和方法,能运用结构和明暗的形式表现人物头像;

(9)了解设计素描的概念,理解设计产品的素描关系,能运用设计素描的方法,分析物体内部结构和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0)掌握设计素描的多种表现方式,能设计表现出产品的造型、透视、结构等关系

4

色彩基础

(135学时+1周)

(1)色彩理论基础;

(2)单体静物色彩表现;

(3)组合静物色彩表现;

4)色彩归纳与设计

(1)了解色彩画的种类、特点和表现方法,会选用色彩画常用工具、颜料和纸张;

(2)理解色彩的显色原理,能区分原色、间色、复色以及色彩的三属性,掌握色彩的调色方法,能准确表现色调冷暖、色相、纯度、明度;

(3)熟悉色彩明度推移的方法,能运用单色描绘单体静物立体、空间等关系

(4)掌握单体静物的色彩绘画步骤,能运用笔触、颜色塑造单体静物结构、体积等关系

(5)了解不同类别物体质感、结构特征,熟悉不同类别静物的表现技法,能对不同类别静物进行单体塑造;

(6)熟悉静物组合摆放规律能运用正确的构图方法对静物组合进行构图,能分析画面虚实、空间、受光和色彩关系;

7掌握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能按照绘画步骤完成静物组合写生,能处理好画面色彩、虚实、空间等关系;

8了解色彩归纳的特征,掌握色彩归纳方法,能合理运用归纳的表现技法进行色彩归纳写生

9)理解解构性、意象性、抽象性等多种色彩归纳形式,能进行色彩归纳装饰、绘画表现

5

图案与装饰

(60学时)

1)装饰图案概述

2)基础图案;

3)图案装饰色彩

(4)装饰图案运用

(1)了解中外装饰图案演变与发展,掌握装饰图案的基本概念及呈现特点,能初步构建较完整的装饰图案体系;

(2)了解图案基本绘画工具及绘画材料,掌握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工具、材料的鉴别与选购;

(3)掌握图案自然形写生与变化方法,进行夸张、简化、组合、调整等变化处理;

(4)了解图案抽象形(点线面)的造型方法,掌握图案黑白表现技法,能进行黑白灰图案表现;

(5)理解图案装饰的形式美法则,能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图案分析及绘制;

6)掌握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基础的组织形式,能绘制图案基础单元及纹样的扩展表现;

(7)了解色彩情感与色彩联想的原理,能结合大自然、音乐作品、经典图案作品进行配色方案设计;

8解主题装饰图案设计的类别和特点,掌握主题设计中色彩的配色方法,能根据主题设计要求完成配色色彩方案

9了解美术产品的图案表现材料与制作工艺,理解产品设计中装饰图案美学原理,能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进行装饰图案表现;

10)理解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及寓意,掌握现代设计新理念、新流行、新材料、新技术,能进行装饰图案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转化;

11掌握新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的理念与方法,能进行文创类美术产品装饰图案设计

6

图形设计软件

(60学时)

(1)PS/AI软件介绍;

(2)PS软件基础操作;

(3)AI软件基础操作;

(4)辅助设计案例制作综合实训

(1)了解位图(点阵图)和矢量软件的差别及应用范围,能说出常用的位图(点阵图)软件和矢量软件;

(2)了解位图(点阵图)常用软件PS和矢量常用软件AI的基本界面、常见工具及相关设置,知晓软件的基本功能及优缺点能根据设计需要选用软件

(3)掌握选取、图层、路径与路径组合、文本编辑、图像处理、通道、蒙板、滤镜及特效PS软件基本操作,能结合案例进行熟练运用;

(4)掌握绘图工具、对象排列与变换、路径工具、文字排版、图层样式、效果及滤镜等AI软件基本操作,能结合案例进行熟练运用;

5)了解名片设计的基本规格,掌握常见的名片设计基本版式要求,能根据设计需求完成常见名片设计;

(6)了解出血位、裁切线等基本设置,掌握覆膜、裁切等加工工艺,能根据名片印前印后要求完成全流程名片设计与制作

7)了解海报设计要素及呈现特点,掌握海报创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创意构思完成文字撰写及元素塑造;

8)了解海报常见的设计样式,掌握海报设计的输出及后期处理设置,能根据设计主旨完成主题海报设计与制作

9)了解设计软件常用格式及格式转换,能实现设计内容PS、AI软件之间相互转换;

10)能综合运用PS、AI软件完成设计作品的综合实训

7

工笔线描

30学时)

(1)初识工笔;

2用笔与设色;

3)花鸟画技法

4)山水画技法

5)人物画技法

6工笔创作

(1)了解工笔绘画的特征,掌握以线条造型的表现方法;

(2)了解线条的类别,掌握工笔勾线的技法;

(3)熟悉毛笔等勾线工具的使用方法,能根据基础描法进行勾线;

(4)了解工笔画上色步骤,能进行线稿上色;

(5)了解花鸟类工笔绘画步骤,能运用线描技巧进行花鸟类作品绘画;

(6)了解山水类工笔绘画步骤,能运用线描技巧进行山水类作品绘画;

(7)了解花人物类工笔绘画步骤,能运用线描技巧进行人物类作品绘画;

(8)掌握工笔绘画的创作方法,能进行花鸟、山水、人物等不同题材的工笔画创作

8

工艺制图

60学时)

(1)工艺制图概述;

(2)几何图形绘制;

(3)基本体绘制;

(4)组合体绘制;

(5)工艺品结构图的画法

(1)了解常见绘图工具,能使用工具进行基本形体的绘制;

(2)掌握几何形体绘制所涉及的透视原理,能根据形体结构透视进行三视图的绘制;

(3)了解基础绘图方法,能根据绘图需求准确选择图样的表达方式;

(4)熟悉工艺品分类,能识别不同造型工艺品的结构;

(5)熟悉工艺品结构图绘制步骤,能使用绘图工具准确绘制工艺品结构图

9

设计与构成(54学时)

(1)构成概述;

(2)构成造型要素;

(3)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4)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

(5)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1)了解具象、抽象图形的特征,能对几何图形进行简单的抽象转换;

(2)了解视觉元素的分类,能根据不同视觉元素的类别进行资料收集;

(3)了解设计形式美特征,能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构成创新;

(4)掌握平面图形设计的方法,能根据视觉效果需求进行平面图形的设计;

(5)熟悉画面色彩搭配的方法,能通过颜色的搭配表达设计主题;

(6)了解平面、立体物象结构,能对常见平面图形进行三维转换;

(7)熟悉构成不同材质的特征,能综合运用平面、立体元素进行立体构成作品制作

10

工艺品设计

(36学时

(1)工艺品概述;

(2)工艺品设计;

(3)设计方案制作;

(4)工艺品设计效果图的画法;

(5)实样制作;

(6)工艺品鉴赏

(1)了解工艺品的分类,能根据不同工艺品类型的特征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2)了解工艺品设计的属性,能根据不同工艺选择合适的材料;

(3)熟悉工艺品设计的流程,能根据工艺品的造型特点选择设计方法;

(4)了解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工艺品造型;

(5)熟悉设计方案的文本版式,能进行常规方案设计;

(6)掌握方案呈现的基本要求,能根据作品效果进行设计方案的复印及装裱;

(7)能根据工艺品设计效果图绘制的流程和方法进行效果图的绘制;

(8)掌握样品制作的工艺及要求,能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小样制作

11

陶瓷

工艺基础

(24学时)

1.陶瓷原料

2.坯料配方及制备

3.陶瓷成形、上釉、烧成、装饰等方法

1.熟练掌握陶瓷主要原料的性能、用途,掌握部分新型陶瓷原料的性能、用途,对其它原料的性能和用途有所了解;

2.熟练掌握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一些新型的工艺技术;

3.掌握陶瓷制品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产品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4.正确理解工艺因素对陶瓷制品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2

陶瓷手工成型实训

(3周)

1.泥料制作,工具使用;

2.各种制壶形式介绍;

3.不同壶体的成形方法的制作;

4.运用各种不同泥性进行紫砂壶各部件的制作;

5.手工制作一把紫砂壶达到中级工标准

1.了解制壶工具的名称及用途,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制作相对应的工具。

2.熟悉不同壶体的成型方法,根据所制作品种的容量来确定详细尺寸,能够运用不同的泥性进行紫砂壶各部件的制作;

3.熟练掌握紫砂壶成型的工艺流程;

4.能够使用工具进行紫砂壶制作及烧成

13

陶瓷装饰

4周

(1)不同时期陶瓷装饰的特征;

2)陶瓷装饰种类;

3)纹饰的形式和题材;

4)陶瓷装饰泥料和胚体选择;

5)陶瓷装饰的技法;

6)陶瓷装饰半成品管理

(1)了解各类陶瓷装饰的形式,理解陶瓷装饰所呈现的形式美学

2了解不同时期陶瓷装饰的特征,熟悉陶瓷装饰文化;

3了解陶瓷装饰的形式和规律,能根据常用的刻绘手法进行陶板、笔筒等常见紫砂陶器皿的装饰设计;

4了解不同时期所选用的装饰胚体,能根据装饰方案选择紫砂胚体;

5了解不同器形的特征,能根据紫砂胚体的造型刻绘画面;

6了解紫砂胚体烧成前的干燥处理知识,能根据常规需要对作品进行后期处理;

7熟悉不同陶土烧制温度及时长,能根据陶瓷装饰作品材质及装饰要求进行烧制

14

紫砂陶设计与制作

6周

(1)紫砂壶的美学、功能原理;

2紫砂陶土的品种及其特性;

3制壶的常见工具及设备;

4紫砂壶的成型工艺与技法;

5紫砂壶的制作流程;

6)紫砂壶各部件的制作;

7)紫砂壶成品制作;

8紫砂壶的后期处理

(1)了解古今紫砂茗壶造型资料,能辨别紫砂壶类别与器型;

2了解紫砂陶土的常见品种,能识别常见泥料的泥性

3了解制壶的常见工具及设备,能根据制壶需要整理并模仿制作简单的工具;

4熟悉各种制壶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紫砂壶成型方法及工艺流程;

5了解泥料的特性,能运用不同的泥料进行紫砂壶各部件的制作

(6)能根据设计图纸,运用传统工艺和制作流程完成成品紫砂壶的制作;

7能根据壶的器型结构和陶土的特性进行半成品管理;

8熟悉紫砂壶烧成后的处理流程与工序,能根据壶的器型特性进行成品管理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进程安排(见附件1

学时安排表

表:学时安排

序号

课程类别

学时

占比

要求

1

公共基础课程

1269

39.7%

不低于1/3

2

专业课程

1866

58.5%

 

总学时

3195

/

/

其中:任选课程

320

10%

不低于10%

其中:实践性教学

1719

53.8%

不低于5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条件

1.师德师风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团结协作。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以爱育爱,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专业能力

(1)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讲师职称、陶瓷装饰技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有较强的艺术设计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工艺美术行业、专业发展态势,了解工艺美术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主持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在工艺美术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2)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能)课程负责人在该专业的课程教学、教育科研、课程开发等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关注学科(课程)改革和发展状况,熟悉本学科(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具有较强的课程研究能力和实施能力,能组织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性、观摩性等教研活动,能组织专业团队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建设新型教学场景,优化课堂生态,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打造优质课堂。

(3)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与任教学科相符的专业背景,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对任教课程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具备较强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设计、教案撰写、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能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合理使用信息化资源,注重教学反思,关注教学目标达成,持续改进教学效果;能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任专业教师还具有从事学科(课程)教学所在行业高级工、工艺美术师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活动及实践技能示范教学,参加产学研项目研究及教学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能开发具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4)本专业专任教师全部为“双师型”教师,取得陶瓷装饰工、工艺美术品设计师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兼职教师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3.团队建设

本专业目前专任教师18人,学生314人,师生比1:18左右,高级讲师9人,占比45%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100%,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年龄梯队结构合理。聘请兼职教师8均具有工艺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1%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及学位

职称

双师型

1

顾俊锋

198011

美术教育学士

高级讲师

2

汤  泓

197708

艺术设计学士

高级讲师

3

邵立平

196511

美术教育学士

中学高级

4

朱翼峰

196802

美术教育学士

高级教师

5

杨山林

197202

美术学学士

高级讲师

6

练  震

198811

陶瓷艺术设计硕士

讲师

7

姜赛平

197401

艺术设计学士

高级讲师

8

夏  丽

198701

美术学学士

高级讲师

9

陈  静

198105

装潢设计与工艺学士

高级讲师

10

李  萌

198207

艺术设计学士

讲师

11

周  沁

198903

艺术学硕士

讲师

12

蒋  薇

198301

教育学学士

讲师

13

胡云良

196806

艺术设计学士

高级讲师

14

陈  兰

198310

艺术设计学士

讲师

15

刘  曾

198711

美术学学士

讲师

16

吴庭华

198908

雕塑学士

讲师

17

曾  业

199002

美术学硕士

助理讲师

18

杨文江

199210

艺术设计学士

讲师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

专业教室符合国家、省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和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相关标准要求和规定,配备了规范的安全应急装置和通道教学空间内配备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示台、投影屏幕等多媒体教学器材,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室内使用工艺美术作品、工艺流程图、行业名家等进行了平面、立体相结合的布置,具有专业、行业气息

2.实训实习基本条件

(1)校内实训实习基本条件

本专业建有紫砂陶实训基地,各类实训室充足,能够满足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需求。校内实训室配置如下:

表:校内实训场所情况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

名称

数量

完好率

1

基础造型实训室

素描、色彩写生,人物速写写生,动画造型的设计与绘画。

画板、画架等工具

180套

100﹪

静物台

8只

100﹪

智能交互平板电脑seewo-80

4台

100﹪

2

堆花实训室

陶瓷装饰实训

泥凳

45套

100﹪

陶艺工具

50套

100﹪

智能交互平板电脑seewo-80

1台

100﹪

3

陶刻实训室

陶瓷装饰实训

陶刻台

65台

100﹪

陶艺工具

50套

100﹪

智能交互平板电脑seewo-80

1台

100﹪

4

制壶实训室(6只)

陶瓷设计与制作实训

泥凳等

240套

100﹪

陶艺工具

250套

100﹪

智能交互平板电脑seewo-80

6台

100﹪

5

雕塑实训室

泥塑、雕塑实训

雕塑架

51台

100﹪

6

职业体验中心

陶瓷设计与制作实训

泥凳

60套

100﹪

陶艺工具

65套

100﹪

多媒体投影、电脑

1套

100﹪

7

图像处理实训室

设计软件课程教学

联想IdeaCentre K330

55台

100﹪







(2)校外实训实习基本条件

本专业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遵循长期规划、深度合作、 互助互信的原则,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人才培养、选拔体系比较完善的宜兴爱意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宜兴万宝陶业、宜兴市手作之洲紫砂文化有限公司等行业骨干企业为实习基地,可完成陶瓷设计与制作、陶瓷雕塑陶瓷装饰文化拓展等实习活动;配备了相应数量的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

表:校外实训场所情况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

名称

数量

完好率

1

陶瓷装饰实训室

陶刻实训

均陶实训

堆花实训

泥凳

45套

100﹪

陶艺工具

50套

100﹪

半成品架

6台

100﹪

砂轮机

6

100﹪

2

陶瓷烧成实训室

烧成实训

龙窑

1

100﹪

柴房

1

100﹪

耐火板、砖

150

100﹪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依据国家、省关于教材的相关规定,学校制定了《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教材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和管理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通过教研组-系部-教学管理处层层检查、审核、审批教材,杜绝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经规范程序,优选用省规教材。

2.图书文献资料

学校配备机电类专业图书文献3500余册,另有专业期刊15种;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设计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设计专业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文化艺术类专业领域的优秀期刊, 陶瓷装饰相关的技术、方法、操作规范和实务案例类专业书籍等。

3.数字资源

学校拥有超星数字图书馆,包含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合计10册。配备与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例库、数字教材、陶瓷装饰、设计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目前已建立“素描”“色彩”“陶瓷装饰”“装饰图案”等 7门在线课程,内含教案、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资源, 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课程资源进行动态更新,能满足日常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求。

九、质量管理

(一)编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依据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2024年3月组织开展了专业调研与分析,邀请陶瓷行业专家、陶瓷企业负责人来校进行了方案的论证,经过系部、学校逐级审核完成了本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具体做到如下: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确定本校本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注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着眼于学习者的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针对“3+3”分段培养,职教高考升学,以及中高职衔接其他形式,统筹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标准,实现中职与高职专业、中职与职教本科专业,在教学体系上的有机统一。

3.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试行)》,开足开好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类平台课程。

4.选修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公共基础限选课程落实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公共基础任意选修课程、专业(技能)任意选修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学分)安排结合专业特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特色,开设了《陶瓷工艺基础》《包装设计》《展示设计与制作》《产品造型设计》《书法》5门专业拓展课程

5.制订课程实施性教学要求

(1)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试行)》《省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有关课程的教学要求、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标准、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内容,参照相应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的体例格式,编写本校本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主干课程实施性教学要求。

(2)课程实施性教学要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紧密联系专业发展实际和行业发展要求,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合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明确考核要求,着力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有力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课程实施性教学要求能切实指导任课教师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规范教案撰写和课堂教学实施,合理运用教材和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组织实施水平。

6.实施“2.5+0.5”学制安排,学生校内学习5学期,校外岗位实习1学期。三年总学时数为3096,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含军训)学时占比约为40%,专业(技能)课程(含入学教育及认识实习、毕业考核、毕业教育等)学时占比约为60%。课程设置中应设任意选修课程,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学分计算办法:公共基础课程每18学时计1学分,专业(技能)课程16-18学时计1学分;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1周为1学分;专业实践教学周每周按30学时计算,1周计2学分;顶岗实习1周计1.5学分。

(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强化基础条件。持续做好师资队伍、专业教室、实训场地、教学资源等基础建设,统筹提高教学硬件与软件建设水平,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明确教改方向。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坚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知识和技能,重构课程结构;主动适应产业升级、社会需求,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典型生产案例,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工作手册、任务工作页和活页讲义等专业课程特色教材,不断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4.优化课堂生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新型教学场景,将企业车间转变为教室、课堂,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5.深化信息技术应用。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三)优化毕业要求

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落实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细化、明确学生毕业要求,完善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强化实习、实训、毕业综合项目(作品、方案、成果)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结合专业实际组织毕业考核,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

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为:

1.符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关于学生毕业的相关规定,思想品德评价和操行评定合格。

2.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本专业累计取得学分不少于165。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并获得奖项的同学,按照奖项级别和等级,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

3.毕业考核成绩达到合格以上。毕业考核方式:(1)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艺术素质、社会实践等;(2)学业成绩考核,包括本专业各科目的学业成绩及格以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3)实践考核项目,包括学校综合实践项目考评、顶岗实习报告、作品展示等。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并获得奖项,按照奖项级别和等级,视同其“实践考核项目(学校综合实践项目考评、顶岗实习报告、作品展示等)”成绩为合格、良好、优秀。4)对于期末考核性考试不及格的同学给予补考机会,及格后视同考核合格。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直接评定为岗位实习合格:①获得高一级学校正式录取通知书;②被公司正式录用并签订录用合同或者协议;③实习期间获得实习单位重要表彰,做出突出贡献或创新成果;④代表单位或者学校参加各类比赛并获奖;⑤其他经学校党委会讨论合格的情形。

4.取得陶瓷装饰工(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得县级及以上行政部门或主流行业比赛三等奖及以上或者实训项目考核成绩合格作为视同条件。

5.学生如因处分未撤销、学费未缴清等情况暂缓发放毕业证书。

十、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本方案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试行)》,参考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版)《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等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和国家相关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编制。

(二)研制团队

序号

姓名

职称

单位名称

承担角色

1

顾俊锋

高级讲师

陶都中专

负责人

2

蒋薇

讲师

陶都中专

成员

3

邵立平

高级讲师

陶都中专

成员

4

汤泓

高级讲师

陶都中专

成员

5

朱翼峰

高级教师

陶都中专

成员

6

陈宗宝

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爱宜艺术陶瓷有限公司

成员

7

张锋

高级工艺美术师

瑞峰陶艺工作室

成员

8

王桂娟

副教授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成员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2022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高职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 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陶瓷设计与工艺

专业代码:550122

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三年

4、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如下表所示: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文化艺术

大类

55

艺术

设计类

5501

陶瓷制品制造

307

陶瓷产品设计师

4-08-08-13

陶瓷装饰工6-15-05-04

陶瓷贴花工6-15-05-04-001

陶瓷彩绘工6-15-05-04-002

陶瓷雕塑工6-15-05-04-003

刻瓷工6-15-05-04-004

1.日用陶瓷设计制作

2.艺术陶瓷设计制作

3.陶瓷雕塑设计制作

4.陶瓷工艺品设计制作

 

1.陶瓷装饰工

2.陶瓷工艺品制作师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陶瓷企业或陶瓷作坊设计岗位、陶瓷企业工艺制作岗位以及产品销售等岗位职业群,能够从事紫砂陶设计与制作、陶瓷造型与装饰、陶瓷雕塑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 1~2 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 1~2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

3.掌握外语、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公共文化知识。

4.掌握陶瓷艺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5.掌握陶瓷造型制作的原则及方法。

6.掌握陶瓷艺术设计的原理及基本要求。

7.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

8.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审美鉴赏知识。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能独立进行陶瓷造型、装饰及陶瓷雕塑设计,具备工艺制作的能力;

5.能依据陶瓷产区地方特色,具备传统特色工艺的制作能力;

6.能掌握泥性特点,具备一定的陶瓷烧成技术;

7.能具备手绘制图及电脑绘图的能力;

8.能具备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协调的工作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课程

1、公共必修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1)思想道德与法治(48学时、3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高等职业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思想理论概论)(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48学时、3学分)

课程主要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实践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内在逻辑、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理解其蕴含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4)体育与健康 (108学时、7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以体育实践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根据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职业教育、学校教育、体育教学”一体化和“课内教学、课外教育、校外教育”一体化的教育平台模式,传授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23项终身体育锻炼方法和欣赏能力,增强预防职业病意识,把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实现体育教育健身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和谐统一。

(5)大学英语(128学时、8学分)

本课程通过讲授大学英语知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读、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通过英语能力证书考试打下基础。

(6)计算机应用基础(58学时、3.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安全等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Windows7操作系统和WordExcelPowerPointOffice 2010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因特网进网页浏览和收发电子邮件,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要求。

(7)应用语文(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主要围绕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和口语表达三方面内容,以听、说、读、写为基本载体,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阅读、写作和赏析)和审美鉴赏能力,提升人文精神,使之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

(8)大学生创新创业(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以创业活动为主线,把相关学术领域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结合中国在过去三十年蓬勃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实际,讲授创新创业活动领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让学生从创业的视角,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增强创业意识、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

(9)形势与政策(48学时、1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及其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10)劳动教育(16学时、1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结合专业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实习实训为依托,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11)军事理论(36学时、2学分)

本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

(12)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业指导(38学时、2.5学分)

本课程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学习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14)入学教育与军训(2周、2学分)

主要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观念教育和国防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国家培养和储备后备兵员;为当地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15)社会实践(4周、4学分)

利用假期使学生通过在当地企业的实习,了解岗位特点和岗位需求,认识到本专业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岗位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为继续学习专业课和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2、公共选修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进行全校选课,96学时, 6学分)

(二)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1)构成(64学时、3.5学分     

通过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平面、色彩、立体三大构成的基础知识,掌握构成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色彩表达以及对三维立体空间形态的感受能力,为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photoshop(32学时、2学分)

通过Photoshop软件的学习,能熟练地操作设计软件,重点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的处理与编辑创作,通过上机操作,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造型设计的能力。

(3)中国画山水(64学时、3.5学分

通过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发展概况、历代流派演化过程及其特点,掌握中国画山水的基本技法,对我国传统的中国画有较全面的了解。以山水画临摹制作为引领性任务,初步掌握中国画山水的着色技法,为岗位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4)陶瓷艺术鉴赏(32学时、2学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陶瓷的发展史及陶瓷艺术的概念和技法,陶瓷的分类及陶瓷艺术化的理论知识。熟悉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特点、分类、发展历程、文化内涵以及与其他艺术的联系,重点掌握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与社会历史进程间的联系。了解外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简史,熟悉现当代陶瓷艺术的特征、存在方式、文化气质、精神内涵。

(5)茶道艺术(32学时、2学分)

通过学习,学生能对中国六大茶类有初步认识,并且掌握茶叶的冲泡技艺及礼仪,感受茶文化与中国的紫砂壶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个人形象及素质,欣赏传统的中国美学,扩展后期的就业范围。

(6)陶瓷装饰·陶刻(64学时、3.5学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镌刻方法,掌握陶刻装饰中单刀、双刀的使用技法及陶刻作品的创作方法。陶刻装饰是陶瓷装饰的主要技法之一,也是传统的装饰方法,在陶瓷制品中被大量运用,因此,掌握这项工艺技术对陶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7)陶瓷壁饰(64学时、3.5学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陶瓷壁饰制作技艺,学习陶瓷壁饰制作设计的一些方法,讲授壁饰的艺术特点、创作要领,组织学生进行素材收集、设计构思,并根据设计图稿制作具有装饰特点充满趣味性和形式美感的作品。

(8)陶瓷雕塑(96学时、6学分)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雕塑技法,理解历代名家的造型手法和规律。培养学生学习雕塑方面的兴趣,为今后选择钻研雕塑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6-8门)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100字以内)

1

陶瓷手工成型

(64学时、3.5学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陶瓷材料的特性,掌握主要的陶瓷手工成型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及拉坯成型方法,并能运用各种泥料,根据陶艺造型原理,制作出预想的陶艺作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手工成型技法,为以后的现代陶艺、综合设计与制作制作以及毕业设计的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陶瓷造型设计

(64学时、3.5学分)

通过学习陶瓷造型设计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陶瓷器型,感受传统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使学生对陶瓷造型及陶瓷文化内涵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学生在陶瓷造型方面设计能力,掌握陶瓷造型设计的基本规律,为陶瓷造型后续课程的设计和制作打好基础。

3

陶瓷装饰·泥绘(含线描1周)

(96学时、6学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陶瓷装饰泥绘的渊源与发展,熟悉泥绘装饰的色料及工艺流程,能合理运用各种表现技法将设计纹样绘制到坯体上;培养学生对陶瓷装饰泥绘的创新设计能力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本土传统文化。

4

现代陶艺

(80学时、5学分)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陶瓷成型工艺的综合表达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学生了解陶艺发展的历史、现状,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全方位的学习,提升学生艺术审美及艺术素养,为综合设计制作及毕业设计打下扎实根基,为地方陶瓷产业培养人才。

5

紫砂陶制作·圆器

(112学时、6.5学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紫砂的历史,感受非遗文化,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熟悉紫砂材质的性能特点、制作工具以及圆器拍打成型工艺;具备紫砂壶设计及制作的能力,在传承传统紫砂艺术的基础上进而创新,创造出具有时代审美意识的紫砂壶圆器造型。

6

陶瓷装饰·堆花

(80学时、5学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均陶堆花工艺的材料特性和历史演变,了解均陶堆贴装饰的艺术特征,学习堆花工艺的基本指法和不同的装饰技法,领会堆花作品的堆贴技巧,掌握堆花作品创作的步骤与方法,同时具备良好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对宜兴均陶非遗技法的传承与发展,为陶艺作品的装饰设计拓宽思路、丰富技法。

7

 

紫砂陶制作·花器

(96学时、6.5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紫砂“花货”传统造型设计规律及其美学特征,熟悉紫砂泥性及制作所需工具,掌握紫砂“花货”手工成型制作的技法,从而引导学生对宜兴紫砂陶制作非遗技法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

8

 

综合设计制作

(112学时、6学分)

 

    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设计及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陶瓷材料的多种可能性,综合运用陶瓷成型及装饰技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创造出造型新颖,题材丰富,符合时代核心价值观的陶艺作品。

 

 

3、专业拓展课程(即专业选修课程)

(由各院系确定开设课程,160学时, 10学分)

(1)陶瓷工艺技术(64学时、4学分

了解陶瓷工艺流程,主要陶瓷原材料的工艺性能、结构、肌理,不同的处理手法所获得的外观效果及陶瓷烧成的基本原理,掌握坯、釉的制备和试验方法。

(2)陶瓷建模与3D打印(64学时、4学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Rhino软件的界面,掌握常用工具的操作,掌握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后期制作等命令及基本操,为陶艺专业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其造型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基本的陶瓷造型绘制能力

3)书法(32学时、2学分

通过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书法发展简史、文字的风格演变,掌握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书写技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自习书法的能力,能结合专业特点,创作以书法文字为装饰手法的陶艺作品,为陶瓷装饰服务。

4、专业实践课程

(1)陶瓷造型设计(外出考察)(1周、1学分)     

通过学习陶瓷造型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陶瓷造型方面的兴趣,使学生对陶瓷造型有初步的认识,能了解到几种基本的陶瓷成型方法,掌握陶瓷造型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能进行陶艺作品的临摹制作,为陶瓷造型后续课程的设计和制作打好基础。

(2)综合设计制作(外出考察)(1周、1学分)

在掌握陶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了解陶瓷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到博物馆和陶瓷产区的考察学习,增强学生对陶瓷作品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各自的鉴赏审美能力,为今后的陶艺创作积累经验。

(3)毕业实践(含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教育)(20周、19学分)

毕业实践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着重培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着重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就业与创业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做好思想、学习鉴定,看到成绩、找到差距,以利毕业后更好发展。

八、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见附表一)

九、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见附表二)

十、教学环节进程表(见附表三)

十一、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标准方可毕业:

1.毕业前取得150学分。鼓励学生获取奖励学分。

2.完成顶岗实习、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3.获得1张技能证书(陶瓷装饰工或陶瓷工艺品制作师一张)。

4.体质健康测试合格。

序号

  核  项  目

考核发证部门

等级要求

考核学期

备注

1

陶瓷装饰工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

中级

4或5

二选一

2

陶瓷工艺品制作师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

中级

4或5

十二、培养方案编写说明

1、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学院《关于制订202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并结合本专业目前实际情况编写而成。

2、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制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相关内容制定。

3、课程考核分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两类,考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大于及等于60分即取得相应的学分;本专业考查课程也是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大于及等于60分即取得相应的学分。

 


附表一: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学年

学期

学 期 周 数

假期

合计

备注

教学周数

(后四项总和)

理论+专业实践

社会  实践

复习

考试

军训

1

18

14

 

2

2

4

22

 

2

22

17

3

2

0

8

30

 

3

20

18

 

2

0

4

24

 

4

20

17

1

2

0

8

28

 

5

20

18

 

2

0

4

24

 

6

21

20

 

1

0

0

21

考试为答辩周

总计

121

104

4

11

2

28

149

 











 

附表二: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课程类型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总学时

总学分

占总学时比例

公 共 课

公共课程

416

396

812

45

31.28%

公共选修课程

96

0

96

6

3.70%

专 业 课

专业基础课程

110

338

448

25.5

17.26%

专业核心课程

132

572

704

42.5

27.12%

专业拓展课程

32

128

160

10

6.16%

专业实践课程

0

376

376

21

14.48%

合 计

786

1810

2596

150

实践学时/总学时=69.72%









附表三:  2022    陶瓷设计与工艺(3+3中高职) 专业教学环节进程表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和 学 分

教学周数、周学时、集中实践教学周

 

其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理论

实践

18

22

20

20

20

21

公共基础课

公共必修课

1

思想道德与法制

 

1

3

48

32

16*

32/2

 

 

 

 

 

2

思想理论概论

2

 

2

32

28

4*

 

28/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3

48

48

 

 

 

48/3

 

 

 

3

体育与健康

124

 

7

108

12

968*

32/2(4*)

38/2(2*)

 

38/2(2*)

 

 

4

大学英语

1

2

8

128

120

8*

56/4

64/4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3.5

58

24

3410*)

 

48/4

 

 

 

 

6

应用语文

 

4

2

32

32

 

 

 

 

32/2

 

 

7

大学生创新创业

 

5

2

32

24

8

 

 

 

 

32/2

 

8

形势与政策

 

1-6

1

48

8

40

8/2

8/2

8/2

8/2

8/2

8/2

9

劳动教育

 

4

1

16

8

8

 

 

 

16/2

 

 

10

军事理论

 

1

2

36

28

8*

36/2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业指导

 

25

2.5

38

20

18

 

14/2

 

 

24/2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2

32

32

0

32/2

 

 

 

 

 

13

入学教育与军训

 

1

2

56

0

56

2

 

 

 

 

 

14

社会实践

 

24

4

100*

0

100*

 

3*

 

1*

 

 

 

小  计

 

 

45

812

416

396

 

 

 

 

 

 

公选课

 

陶瓷艺术、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2

32

 

 

 

 

 

 

 

 

 

小   计

 

25

6

96

96

 

 

2

2

2

2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程

1

构成

1

 

3.5

64

12

52

16/4

 

 

 

 

 

2

photoshop

 

1

2

32

6

26

16/2

 

 

 

 

 

3

中国画山水

 

1

3.5

64

12

52

16/4

 

 

 

 

 

4

陶瓷艺术鉴赏

1

 

2

32

32

0

16/2

 

 

 

 

 

5

茶道艺术

3

 

2

32

6

26

 

 

16/2

 

 

 

6

陶瓷装饰·陶刻

3

 

3.5

64

12

52

 

 

16/4

 

 

 

7

陶瓷壁饰

 

2

3.5

64

12

52

 

16/4

 

 

 

 

8

陶瓷雕塑

 

3

6

96

18

78

 

 

16/6

 

 

 

 

小   计

 

 

26

448

110

338

16

16

16

 

 

 

专业核心课程

1

陶瓷手工成型

2

 

3.5

64

12

52

 

16/4

 

 

 

 

2

陶瓷造型设计

2

 

3.5

64

12

52

 

16/4

 

 

 

 

3

陶瓷装饰·泥绘(含线描1周)

3

 

6

96

18

78

 

 

16/6

 

 

 

4

现代陶艺

4

 

5

80

15

65

 

 

 

16/5

 

 

5

紫砂陶制作·圆器

4

 

6.5

112

21

91

 

 

 

16/7

 

 

6

陶瓷装饰·堆花

4

 

5

80

15

65

 

 

 

16/5

 

 

7

紫砂陶制作·花器

5

 

6

96

18

78

 

 

 

 

16/6

 

8

综合设计制作

5

 

6.5

112

21

91

 

 

 

 

16/7

 

 

小   计

 

 

42

704

132

572

16

16

16

16

16

 

专业拓展课

1

陶瓷工艺技术

 

5

4

64

12

52

 

 

 

 

16/4

 

2

陶瓷建模与3D打印

 

2

4

64

12

52

 

16/4

 

 

 

 

3

书法

 

1

2

32

6

26

16/2

 

 

 

 

 

4

以上列出部分课程

 

 

 

 

 

 

 

 

 

 

 

 

 

小   计

 

 

10

160

30

130

16

 

16

 

16

 

专业实践课程

1

陶瓷造型设计(外出考察)

 

2

1

28

 

28

 

1

 

 

 

 

2

综合设计制作(外出考察)

 

5

1

28

 

28

 

 

 

 

1

 

3

毕业实践

 

 

19

320*

 

320

 

 

 

 

 

20

 

小   计

 

 

21

376

 

376

 

 

 

 

 

 

复习考核(毕业答辩)及期终教学评价

 

 

 

 

 

 

2

2

2

2

2

1

合   计

 

 

150

2596

786

1810

 

 

 

 

 

 

















*者为课外学时


第二部分 专业人才培养实施与保障

一、专业人才培养实施

1、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在学院政行校企四方理事会的框架下,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邀请多位工艺美术行业的专业,以及一些知名企业的专家成立了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指导委员会通过座谈和研讨等形式对于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中的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专业对应的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了指导,让专业与课程培养的专业技能更符合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与指导专业建设流程图

 

(2)构建“工作室+作坊”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宜兴紫砂文化的资源优势,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构建了“工作室+作坊”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的艺术传承思路,为对接地域人才需求,加强对传统技艺人才的培养,按行业标准培养技术人才。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将理论教学、基础技能学习和实践实训融为一体,强化职业氛围,强化工作过程体验,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强化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养成。坚持人才培养目标考核的开放性原则,以校企联合考核、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并重考核为主,最终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图2: “工作室+作坊”的人才培养模式

 

2、人才培养过程

本专业通过三个递进的培养阶段,使学生逐步具备陶瓷造型、陶瓷装饰、陶瓷雕塑或紫砂工艺等方面的设计制作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QQ截图20160511114527

第一阶段(第1~2学期),学习公共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理论概论、体育与健康、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与军训、社会实践公共必修课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和科学人文素质具有较好的英语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核心课程所需要的专业基础技能和设计能力而设定,开设美术造型、陶瓷文化和技艺等相关课程,有构成、photoshop、中国画山水、陶瓷艺术鉴赏、陶瓷手工成型、陶瓷壁饰、陶瓷造型设计等课程。

第二阶段(第3~4学期),在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教学过程中融知识传授、专业技艺实践、项目开发、兴趣培养于一体,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创造了灵活性、开放性的良好条件。根据各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设置了茶道艺术、陶刻、陶瓷雕塑、陶瓷装饰·泥绘、现代陶艺、圆器、堆花等项目式课程,培养学生陶瓷设计与工艺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同时,开设与专业相关的拓展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阶段(第5~6学期),学生主要通过专业课程的综合设计制作学习,开展紫砂陶制作·花器、综合设计制作、陶瓷建模与3D打印、毕业实践,充分利用校外陶瓷作坊,结合企业需求的陶瓷或紫砂设计项目,进行陶艺创作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创新创业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重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专业人才培养保障

1、师资队伍

本专业应具备校内专任教师15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应有5人,占33%;中级职称应有5人、初级职称应有5人,专业带头人应有1人,专业骨干教师应有2人;研究生应有9人,占60%;双师型教师应达到10人,占67%;另外实训管理员应有1人;拥有来自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应有10人,其中1人应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6人应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名人),7人应为副高以上职称,均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能力。

通过实施“拜师学艺”、“双一”工程的培养途径,结合“一师一室一门类”大师工作室的引领,努力打造一支由专业教师和校外工艺美术大师、能工巧匠组成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学位

职称

专业背景

职业资格

是否双师

1

蒋雍君

56

本科

/

教授、正高级工艺师

陶瓷艺术设计

陶瓷产品设计师(一级)

2

赵良

57

本科

学士

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设计

陶瓷产品设计师(一级)

3

周步芳

50

本科

/

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

艺术设计

陶瓷产品设计师(一级)

4

范卓群

51

本科

学士

讲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设计

陶瓷产品设计师(一级)

5

范军民

57

本科

学士

讲师/工艺美术师

装饰专业

陶瓷产品设计师(二级)

6

杨晓兰

51

本科

学士

副教授、正高级工艺师

艺术设计

陶瓷产品设计师(一级)

7

陈在梅

46

研究生

硕士

讲师、工艺师

陶瓷艺术设计

陶瓷产品设计师(二级)

8

张瑞霞

39

研究生

硕士

讲师、工艺师

陶瓷艺术设计

陶瓷产品设计师(二级)

9

薛峰

49

本科

硕士

讲师、工艺师

雕塑

/

10

熊祖超

37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陶瓷艺术设计

/

11

张冰鉴

32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陶瓷艺术设计

/

12

吴俊卿

31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陶瓷艺术设计

/

13

何以诺

27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艺术设计

/

14

刘佳佳

32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设计艺术学

/

15

顾逸萱

26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艺术(美术)

/

16

张睿

26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艺术设计

/

17

睢叶康

28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艺术设计

/

18

杜明达

36

研究生

博士

讲师

陶瓷艺术

/

19

向锋

40

本科

学士

实训员

陶瓷艺术设计

/

 

表1: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专任教师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行业背景

1

张正中

57

高级工艺师

宜兴方圆紫砂陶艺有限公司

紫砂

2

方卫明

67

高级工艺师

宜兴市方卫明均陶艺术研究所

均陶

3

陆虹炜

54

高级工艺师

宜兴方圆紫砂陶艺有限公司

紫砂

4

范建军

59

高级工艺师

宜兴方圆紫砂陶艺有限公司

紫砂

5

范建华

57

高级工艺师

苑林阁紫砂艺术培训中心

紫砂

6

史小明

52

高级工艺师

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

陶瓷雕塑

7

袁国强

52

高级工艺美术师

紫砂工艺厂陶缘结艺工作室

紫砂

8

华  健

54

高级工艺美术师

台宜陶瓷有限公司

紫砂

9

蒋琰滨

52

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市陶刻协会

陶刻

10

汪佩蓉

51

高级工艺美术师

砂陶创意工作室

紫砂

 

表2: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兼职教师一览表

 

2、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必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白板,介入互联网(有线或无线),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地)基本要求

营造职场氛围,具有陶瓷成型工艺实训室、陶瓷模具实训室、泥料加工实训室、陶瓷雕塑实训室、陶瓷装饰实训室、陶瓷烧制实训室或产教融合的综合实训基地。每个校内实训室应具有满足完成实训任务必备的场地、材料、专业设施和设备。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在校外建立稳定并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每个基地能满足15名学生同时开展项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低于10个。

基地规模要与实训学生规模相适应,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能涵盖当前陶瓷设计与工艺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安排顶岗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能承担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同时,实习基地应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3、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优先选用高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有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加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应能满足学生全面培养、教科研工作、专业建设等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主要包括:美术基础类、国内外传统陶瓷和现代艺术类、设计方法类以及案例类图书等。

3)数字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建设和配置与本专业有关的一定数量的多媒体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数字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4、教学方法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学生的心理,确定可行的教学方法,突出专业课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结合专业课的特点,选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法,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进行教学。例如:线上下相结合的线翻转课堂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参观教学法、示范操作教学法等。

5、学习评价

在学习评价方面,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要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转变。要注重平时、淡化期末,完善平时成绩评定制度。要针对学习态度、作业、课内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学习目标的达成。

6、质量管理

在学院质量监控处的领导下,陶瓷学院成立二级督导组,由分管教学的院长、教学秘书以及各教研室主任组成,建立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要积极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要不定期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议课等,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