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新闻

课题进课堂:教科研应有的视角和样态

  • 2022-10-18 08:49
  • 阅读 11312
分享到:

——无锡市“课题进课堂”研究共同体小学教学研讨活动在宜兴市实验小学圆满举行

为有效推进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及其新教材教学研究,深化无锡市“课题进课堂”研究共同体小学教科研项目实践,优化课堂生态,切实提升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水平,10月13日,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和宜兴市实验小学承办的第五次无锡市“课题进课堂”研究共同体小学教学研讨活动在宜兴市实验小学举行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钱阳辉、宜兴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国祥、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菁(主持工作)、周骏等领导及各市(县)、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负责人、“课题进课堂”研究共同体部分学校教师代表在现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无锡市“课题进课堂”研讨会同时开放了线上参与模式,广东、新疆、四川、青海等省和自治区3000多节点(学校)链入了共同体教研活动,六万余名小学教师或教育科研工作者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一同参加了活动。

开幕式由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所长陆启威主持。

首先,由宜兴市实验小学校长汤小祥致辞,汤校长向所有参加线上、线下活动的领导、专家和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并介绍了宜兴实小坚持走“以适合的教科研为课堂教学提供强大引擎”之路,架构“课程——课题——课堂”的一体化建设,让每一个课题的研究目标开枝散叶,研究内容落地生根,行动跟进切中肯綮,持续朝着课堂教学生发“根深叶茂”的愿景努力。

然后,宜兴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国祥作了发言。刘局长回顾了“十三五”以来,宜兴市区域“教科研”在无锡市教科院的精心指导下取得的“飞跃式”进步,充分肯定了“课题进课堂”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课题进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它让一线教师看到了教科研的“贴地而行”,它引导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抬起头来仰望天空,清晰自己的教育“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它也让教科研人员懂得了如何让“可操作”“有实效”来导航一线教师走进教科研,深入教科研,真正实现“教科研训一体化”。最后对参会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

接着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钱阳辉和老师们分享了课题进课堂,铸就科研品牌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科研与教研紧密相连,让课题与课堂相互印证、相互理解、相互提升的实践路径,并期待老师们围绕“课题进课堂”这个有效形式,建立合作平台,共享优质资源,协力研究课堂,为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双丰收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后,课堂教学活动分语文、数学两个会场进行。语文会场中,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蒋剑秋老师执教了四上第单元“品神话故事,承文化基因”的第一课时“导读启元”。她以“读故事,识英雄,聊神话”为驱动任务,引导学生在比较思辨中初步感知神话故事“表达认识”“口耳相传”的特点;借助学习单,四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整节课打破常规的单篇教学模式,立足“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呈现出结构化的学习内容,进阶式的活动任务,思辨式的阅读实践。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陶樱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以交流课文中的神奇之处为出发点,教学中注重多形式的朗读,通过抓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实施操作活动播放音频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课堂中。

 

 

数学会场中,宜兴市实验小学蒋碧云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研究课《平均数》,该课是学校江苏省“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具身认知视阈中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的课例研究》引领下的一堂研究课,该课题已获第五届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蒋老师紧紧扣住课题的核心概念,创造了以“儿童与知识生动相遇”为目的的具身情境,唤起儿童的感同身受,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引发儿童进行体验式学习;组织了儿童的个性化探索活动,并以自己理解的、个性化、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基于数据分析理念设计了“平均数”的应用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王卫老师对《平均数》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王老师的课堂基于《儿童具身学习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实践,立足于生活中的数学,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直观感受、对比思辨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平均数的价值,整堂课充满了思维的张力,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午的研讨交流活动由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树生博士主持。

蒋剑秋、陶樱、蒋碧云、王卫四位老师分别结合各自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从执教者角度谈了教学感受,部分听课教师代表从观察者视角谈了听课感受。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杨敏芬、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殷亚清两位专家分别从研训员、科研员的角度对两节语文课进行了点评。两位专家认为两节课从高处着眼,整体入手,教材解读合理;指向育人、落实要素,目标定位准确;重视语言,提升素养,教学实施科学。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陈亚军、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钱阳辉两位专家分别从研训员、科研员的角度对两节数学课进行了点评。两位专家认为两节课关注认知需求,在具身情境中感受平均数的必要性;关注学习方式,在直观体验中理解平均数的代表性;关注思维可视,在数据分析中感悟平均数的敏感性;关注问题解决,在随机抽样中体会平均数的价值。钱阳辉副院长特别指出“课题进课堂”活动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核心理念为指导,关键技术为支撑以典型课例为载体。

最后,陆启威所长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活动开创了教科研新的格局、新的气象,立体、完整、全面展现了“课题进课堂”的优质样态,4节课紧扣课题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线上线下参与活动的老师感受到了最真实、最直接的课题研究,活动过程激发老师们思考思辨,具有强烈的教学科研冲击力。同时,陆所长针对观课、评课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各课题组成员能深度参与课堂,观察学生的个体、团体表现,把控好关键点、达成度,强化对新问题、新命题的研究,让理念思想得到质的提升。

 “课题进课堂”是基于现场的研究活动,也是教师们非常愿意和易于操作的研究方式。此次活动的承办既是对宜兴教育科研“课题进课堂”实践成效的充分展示,又是与相关项目学校学习、交流的良好契机。在2022版课程方案、课标的引领下,宜兴教育科研的“课题进课堂”研究实践将不断突破教学的思维茧房,从课堂的沃土中拔节生长。

上一篇:2022年宜兴市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智能评价高 下一篇: 开放交流同学习 融合创生教相长——职业学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