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韵流芳,艺海探航——2024年无锡市中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讨纪实
- 2024-06-07 14:44
- 阅读 18277
六月,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阳光洒满大地,万物竞相绽放。在这个美丽的时节,无锡市迎来了一场美术教育的盛会——为期三天的2024年无锡市中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讨暨培训活动,在丁山实验小学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无锡各区、市的近200名中小学美术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大单元教学新模式,以期推动教学改革,提升全市美术课堂教学水平。
6月3日上午8点30分,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会场热闹非凡。无锡市教科院美术教研员王晓伟老师首先登台,他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本次研讨活动的组织情况和主要内容。王老师强调,此次活动旨在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美术课堂质量,并通过大单元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他高度评价了各区市推荐的九十多份案例,并从中精选出13节优秀美术大单元课程设计进行展示。从中看出老师们取材新颖,思路清晰,虽然在大概念提炼、单元目标设定和表现性任务设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这也正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本次单元说课的形式,一方面给各区域老师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帮助老师在工作中树立对于教材单元组合的意识,通过单元说课更深的理解单元教学。
紧接着,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现场说课展示轮番上演。授课教师通过演示课件和展示教学活动场景记录,详细讲述了大单元美术课的设计思路、操作流程和教学效果。宜兴实验小学的《水墨新趣——数字动画创作》、江阴市高中的《美术作品中的历史•战争》以及无锡市惠山区区的《梦回敦煌》等等13节单元课程,无一不展现了教师们的创新精神和教学智慧。比如:由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高明之、陆炜等两位老师设计的《“锡”引力》初中美术单元课程,以“艺术创作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助推器”这一大观念,将在地资源无锡运河文化的载体之一——运河地标风景作为课程资源,整合初中美术教材,把建筑风景、立体构成、产品设计等相关内容和知识进行深度提炼、融合。围绕无锡运河文化脉络及无锡城市印象进行再表达、再设计、再创造。宜兴市实验小学史佩兰、邵妍倩和史颖亮等三位老师设计的《水墨新趣-数字动画创作》这一大单元教学,向大家展示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水墨艺术”这一领域的新的创作形式。学生创作工具由传统的笔、墨、纸、砚变为绘画软件,作品形式由传统的纸质静态作品变为屏幕上的动画。 本单元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水墨诗韵》引导学生了解水墨动画的创作要素和绘图软件的运用方法。《水墨诗动》鼓励学生探索动画的制作原理和怎样让你的画动起来。《古诗动画》为学生营造合作的空间,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一部古诗动画的创作。整个大单元教学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展示了科技革命背景下教师对于传统艺术的一种新的思考,紧跟时代的步伐。13节大单元美术课虽然取材各异,但都能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大概念,内容设计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推进。在教学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巧妙运用导学案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了生动真切的教学情境,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美术核心素养获得了有效提升。
为了深化本次大单元美术教学研讨活动的影响,活动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教育部国培专家、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力加先生莅临指导。李教授以《核心素养本位美术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问题》为题,为现场教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专题讲座。他从“如何架构核心素养本位美术主题单元?在‘人文主题和事实性美术学科知识’两条线索下怎样设计?新教材在课堂实施中如何落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美育终极目标需要教师改变什么?”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案例,对如何确定美术单元主题目标、如何提取大概念、主题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和框架等等一系列内容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李教授不仅分享了专业知识,还融入了个人见解和独特思考。讲座内容丰富多元,给老师们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李教授还热情的解答了老师的现场提问,鼓励老师们应该关注当前美术教育发展潮流,选择方向,不拘泥于传统束缚,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推动美术教育向前发展。李教授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激发了大家在美术教研之路上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本次无锡市中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讨暨培训活动圆满落幕,但留给教师们的思考和启示却是深远的。通过这次活动,教师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于美术教育的热情和信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锡市的美术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